“生產遇到技術難題,找老王;新產品開發不好干,找老王,要說老王也沒啥不一樣的,就是個能將帶卷在軋機機架間‘穿針引線’細致人”同事們如此評價王萬松這位鋼鐵“繡花匠”。
24年的軋鋼生涯,每一秒鋼帶軋制的過程,每一次精準的人工干預,王萬松心頭都倍感壓力。他常說,客戶和我們的產品之間,只有一雙手的距離。因為技術過硬,每次開發新產品時,技術部門總要和他“碰碰頭”,聽取他的軋制建議;走訪考察市場也會帶著他,客戶的意見建議他聽得最明白,也和用戶最為交心。日積月累,王萬松歷練成長為軋線新產品開發的“金剛鉆”,帶動寬帶在新工藝裝備條件下實現產品創效能力的飛躍。今年以來,寬帶線成功開發Q460MD、LG700L、LG600XT等新產品,汽車大梁鋼成功打入中國二汽、重汽等馳名廠商,也在梁山掛車市場站穩腳跟。同時,實現了2.5mm薄規格的穩定軋制,1.8mm、2.0mm極限薄規格連續20支穩定生產,大梁鋼月產破萬噸,“薄”出了效益,“硬”出了競爭力。
每一顆匠心的生成,都需要敏而好學的滋養。王萬松雖然身在一線操作崗位,但學習并沒有因為工作任務的繁重而擱置。技校畢業不久,他就開始學習研究軋鋼專業書籍,把一線生產和專業知識相結合,知識日漸豐富,也便有了更加深入的視角。當身邊的工友關注溫度、速度、壓下量這些看得見的生產數據時,他卻對晶體結構、合金相變、力學性能這些“看不見”的原理進行細致觀察,遇到新鋼種的集中軋制,有的職工就喜歡“蹭”他的班,看上半個鐘頭取取經,回去也給自己的班員“充充電”。王萬松也樂于分享自己的經驗心得,在給別人解疑答惑的過程中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和收獲。多年學習和實踐的積累,讓王萬松在“首鋼杯”第九屆全國鋼鐵行業職業技能競賽上獲得金屬軋制工第九名的佳績,他所在的班組先后有五名同志走向了技術和管理崗位,有六名同志由門外漢成長為軋鋼生產骨干。
把匠心匠藝傳播出去,王萬松的訣竅從不私藏,還善于從各班組“挖寶”。“每個班組都有自己的工作特點,只有多向別人學習,取長補短,才能推動整個軋鋼班組的不斷進步”,他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帶鋼邊部刮傷問題制約是成材率的“老大難”問題,為此他常在四班蹲點觀察,乙班的粗軋來料板型控制得好,丁班鋼溫控制嚴格,通過長期跟班觀察,王萬松積累了大量數據,提出通過控制鋼溫,控制粗軋來料板形,調整彎竄輥設定值及對軋機負荷的合理分配,成功解決了帶鋼楔形大、凸度過小及板形差的問題,使楔形控制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大幅提升了產品質量控制能力,實現了年增效益300多萬元。面對薪酬制度改革和人員不斷壓減的新局面,王萬松積極實施管理創新,針對產量和質量雙提訴求,對標定側導板、彎曲輥等一系列質量控制要點的勞務定價做出調整,引導大班成員關注質量維護。在他和工友們的努力下,今年以來,產線薄規格軋廢率降低了54%,發現液壓閥組泄漏等隱患問題9次,產線全年3次打破日產記錄,品種鋼比例達79.58%,創歷史新高。
如今,王萬松先后榮獲了全國鋼鐵行業技術能手、山東省冶金行業首席技師、山東省冶金行業五一勞動獎章、山東省突出貢獻技師、山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工匠、山鋼集團首席技能大師、山鋼股份萊蕪分公司首屆“十大工匠”等榮譽稱號。然而當被問到成功的秘訣是什么時,他的回答卻讓人意外:“我沒有什么秘訣,軋鋼工作是重復性的工作,我也只是將重復的工作用心做好,幾十年來能干好這么一件事,我就感覺挺值。”(鄭毅 苗睿 徐嚴誠)
山東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持續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熱潮 推動黨史學習教育不斷走深走實 7月8日晚上,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第五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詳細】
山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不負韶華,為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山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在風雨如晦的中國苦苦探尋民族復興的前途。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詳細】
韓正: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篇大文章 新華社濟南7月7日電 (記者齊中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組長韓正6日在濟南主持召開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全體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