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河東:百年非遺“龍舞”鬧元宵 秧歌匯演精彩有看點

近日,臨沂市河東區(qū)第二十四屆民間秧歌匯演熱鬧開演。在鏗鏘有力的鑼鼓聲中,全區(qū)10支優(yōu)秀秧歌隊、800多名民間秧歌愛好者,伴著歡快的鼓點,舞起條條巨龍,扭起歡快的秧歌,舞出了一派喜慶歡騰的盛世景象,舞出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盛贊。
在現(xiàn)場,不僅能看到三步兩顫的傳統(tǒng)“山東大秧歌”,還能看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龍燈扛閣”等各種精彩演出。隊員們踏著輕盈的步伐,演得暢快淋漓,一派喜慶熱鬧的場景。他們用精湛的表演為現(xiàn)場群眾奉上了一道傳統(tǒng)文化盛宴,展現(xiàn)了河東人民積極進取、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其中最吸引人的當屬“龍燈扛閣”表演,上至70多歲的老人,下至兩三歲的孩童,男女老少齊上陣,近百人的表演隊伍,將“龍燈”和“扛閣”兩種表演形式融為一體,呈現(xiàn)出龍騰人躍的熱鬧場景,舞出了濃濃年味。
“我們?nèi)沂菑谋本┻^來旅游的,正好看到這個表演,看得非常震撼,太好了。”來自北京的游客李德旺高興地說。
只見小演員們悠然自得地坐在特制的鐵椅子上,被高高地舉到半空,在舞動的長龍中穿梭,十分熱鬧。“龍燈扛閣”作為一種舞龍表演,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整個表演中有三條龍,中間藍色的蒼龍長達60米,霸氣十足,左右各有一條秀氣的荷花龍,優(yōu)美輕盈。三條龍演繹出力量與靈動的完美結合,搭配上悠揚的民樂演奏,整個表演喜慶十足。
“我們每年春節(jié)期間,年前年后都有演出,今年春節(jié),我們從年前到現(xiàn)在演了七場,大概演了13天了,一場排練,一場演出,想讓更多的老百姓了解我們的龍燈扛閣,讓愛好者能參與到龍燈扛閣隊伍中來,把這項非遺一代代傳承下去。”龍燈扛閣第九代傳承人楊貫秋說。
秧歌匯演,不僅是一場舞蹈技藝的較量,更是一次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弘揚,營造了歡樂祥和的濃厚節(jié)日氛圍。同時,也為民間秧歌愛好者提供了一個交流展示的平臺,促進了秧歌藝術的傳承與發(fā)展。
一年一度的民間秧歌匯演,已成為河東區(qū)的特色文化品牌。對于提升農(nóng)村精神文明建設水平、豐富春節(jié)期間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次秧歌匯演作為河東區(qū)“歡樂過大年”文旅嘉年華系列活動之一,深受廣大群眾喜愛。
“此次秧歌匯演為全區(qū)基層秧歌隊搭建一個展示和交流學習的平臺,促進民間文化的傳播、傳承和發(fā)揚。下一步,我們將繼續(xù)加大對民間文化的扶持力度,通過舉辦‘春天之約’‘暑你精彩’‘樂游金秋’和‘歡樂過大年’系列主題文旅活動,為民間藝人提供展示才華的舞臺,讓優(yōu)秀的民間文化得到更好地傳承和發(fā)展,同時也歡迎廣大市民朋友能夠積極參與到民間文化的保護傳承中來,共同營造濃厚的節(jié)日文化氛圍,讓傳統(tǒng)文化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河東區(qū)文旅局黨組書記曹文棟表示。(邢仔芹 朱孟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