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貌如何換新顏?看山東鄉村致富帶頭人的“秘訣”

“溝東新村人均不到一畝地,村集體收入為零。”“一窮二白的山區庫區窮山村,說的就是溫莊村。”“雖然河涯村人均耕地不少,但土地沙化嚴重、地堿水咸。”面對這樣的農村現狀,他們不等不靠,堅持黨建引領,突出產業振興,讓家鄉舊貌換新顏。
他們的名字出現在日前公布的全國勞動模范名單上,是表彰更是激勵。五一假期,青島新溝東綜合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高維玉,棗莊市山亭區馮卯鎮溫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德坦,莘縣福妹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法定代表人李妹書講述了他們的奮斗經歷。
晶瑩剔透如寶石,果香四溢、甜潤多汁,萊西葡萄熱度越來越高。“溝東新村最適合種葡萄”,這是高維玉和村干部跑了省內30多個村,邀請農業專家到村實地測土調研后,作出的判斷。為打消群眾不敢種、不會種、銷售難等諸多顧慮,他與10多名黨員干部先干起來,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創新推出“黨組織+合作社+農戶”產業發展模式,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如今,全村葡萄種植規模超過1500畝。
“以葡萄串起合力,大家一起發展產業。有了規模,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也就有了空間。”高維玉介紹,由其牽頭組建專業合作社,開展強村、弱村聯建工作,擴大葡萄產業規模,萬畝葡萄產業集群已具雛形。目前,已舉辦7次環湖葡萄節,帶動周邊村民年增收3000萬元,還建設625米葡萄長廊和1500平方米的庫區移民文化展覽館,發展了民宿、研學、采摘、生態觀光等多元業態,村集體經濟也從2014年的零收入達到現在的240萬元,村民去年年均收入3.6萬元。
高維玉認為,村子治理、發展,黨組織要發揮引領作用,“但更重要的是,要調動每位村民參與進來。”在他的推動下,村子建立道德誠信體系、完善出臺村規民約17條、總結提煉民主協商議事工作法,實現村民自己“說事、議事、主事”,帶動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監督。
青島新溝東綜合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高維玉
與高維玉面臨“種什么”的難題不同,劉德坦要與村民一起把“種植歷史悠久的桃樹”種出新生機——品種老化、果品一般,怎么破解?劉德坦積極與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省經濟林管理站、省經濟林協會合作,在村里建立專家工作站,培育推廣12個優質桃品種、15個觀賞桃花品種,無償向果農提供新品種嫁接枝條、嫁接技術,幫助果農實現收入穩步增長。
擦亮“醉桃源·溫莊”特色名片,著力打造景區化村莊,劉德坦帶領村民修建了鄉村五彩音樂公路。“公路是‘唱片’,汽車輪胎是‘唱針’,‘唱針’劃過‘唱片’,音樂就會響起。”劉德坦介紹,音樂公路長280米,當車以時速35至40公里勻速經過時,車輪與地面的摩擦演奏出《歌唱祖國》的優美旋律;當車速加快或減慢時,歌曲的“播放”速度就會相應“快進”或“拉慢”。“每逢假期,這條音樂公路就格外忙,這個假期也不例外!”
棗莊市山亭區馮卯鎮溫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德坦
李妹書為村子選定的發展路子是蔬菜種植。“為了確定這條路是科學的,我征詢了村里每一位村民的意見,去市場、企業調研了解實際情況,也咨詢了有關專家意見。”李妹書說,剛開始大家有顧慮,認為投上五六萬元建一個大棚風險太大。于是,她聯合5名村干部、6名農戶成立福妹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建起16個大棚。一年下來,每個大棚比普通種植戶多收入3000元,入社村民還拿到分紅。大家的信心,一下子就足了。
莘縣福妹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法定代表人李妹書
為將合作社做大做強,李妹書鼓勵黨員帶頭學、帶頭干,成為技術能手,向社員提供生產管理技術指導、瓜菜銷售、質量檢測等服務。去年,李妹書還積極響應組織召喚,通過支部共建和產業聯盟的方式,帶動周邊村莊發展蔬菜種植,成立了福妹蔬菜產業化聯合體,實行統一供種、統一供肥、統一供藥、統一指導、統一銷售的“五統一”模式,促使產業聯動、抱團發展。(劉一穎 劉瑞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